基层党建中,农村党组织书记是牵引性要素,是确保“整乡推进”先行区建设的核心关键。从3月2日起,我选择萧王庙街道开展“整乡蹲点调研”活动,一行8人通过逐村调研、座谈交流、个别访谈、民事交办等方式,实地察看21个行政村的党建工作情况,广泛听取街道、村两级党员干部意见建议,着力探索基层党建“整乡推进、整县提升”破题之策。 短短一周蹲点下来,我们深深感到,在村级组织换届的大背景下,亟需加快打造一支掌控力强、带队伍严、谋发展实、促服务优的高素质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,以“头雁”引领带动基层党建全要素提升,可以“选、育、管、治、爱”五条途径同步推进: 选好当家人就会带来好面貌。我们蹲点的第一站是青云村。该村党支部书记杨海定2010年底上任伊始,就敢抓敢管、敢于碰硬,把干部、党员、群众拧成一股绳,使青云村从干群闹腾腾、环境脏乱差的落后村一跃成为远近“明星村”。确实,好书记就会带来好面貌,必须牢牢抓住这个掌舵农村发展的“牛鼻子”。既要选优村干部,注重在农村致富能手、产业大户、优秀回村青年等群体中挖掘人才,深化“竞标选才、履职承诺”办法,选出“能干的人”、干好“要干的事”;又要配强带头人,毫不手软撤换公认度差的村书记,选派优秀机关干部担任“第一书记”,不断拓展村书记来源渠道,为农村注入“新鲜血液”。 育强基本功就会掌握好本领。在部分村座谈中发现,一些村书记“等、靠、要”思想比较严重,片面强调区位、资源劣势,甚至长期依赖上级补助。归根到底,还是这些农村带头人思路不宽、方法不多、发展紧迫感不强,缺乏带领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基本功。要打破传统思维,采取村村联合、区域共建、“师徒”帮带等模式,拓宽农村发展思路;要学懂惠农政策,帮助学习农补政策、土地政策、集体经济扶持政策等,引导村书记善于从政策中寻找发展“金钥匙”;要教授工作方法,指导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掌握做群众工作、带领村民致富、推进中心工作、化解社会矛盾、管理基层事务的工作技能,解决“本领恐慌”问题。 扎牢“铁篱笆”就会管出好“生态”。党员中心户座谈会上,一些老党员指出,个别村还是不同程度存在议事程序不到位、党组织生活不正常、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。应该说,规章制度是农村有序运转的基本准则和有效保障,必须引导村干部守规矩,让他们充分认识权责所在,强化底线意识;引导村干部讲规则,严格落实“三会一课”、民主评议党员、发展党员等基本制度,不断增强政治属性;引导村干部明规程,建立村务议事清单制度和议事行为准则,解决村级事务“谁提议、议什么、谁来议、怎样议、如何监督”等一系列问题;引导村干部重规范,健全村务公开、财务公开等民主监督机制,做到群众参与、公开透明。 治出好梯队就会凝聚好合力。我们在走访中也发现,极个别村干部、农村党员角色意识不强,带头讲“反话”、“坏话”、“怪话”,甚至对理应配合的工作“算小账”、“图私利”,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,亟待加大对这类“正面不出力、反面起作用”人员的整肃力度。要强化对不合格村干部管束,及时处理政治素质、工作能力、工作作风、廉洁自律出现问题的村干部,坚决清除屡教不改者。要深化对“大错不犯、小错不断”党员处置,按照党员“双线”管理要求,把一些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、不配合农村建设、甚至站到“对立面”党员剔除出队伍,坚决惩治谋取私利、违规违纪的党员,最大限度维护基层党组织“肌体健康”。 关爱“领头雁”就会激发好干劲。在云溪村,村两委成员诉起了苦:工作辛苦,但待遇清苦。的确,近年来农村工作面广量大,“三改一拆”、“五水共治”、环境整治等各项任务最终都落在基层、压在村干部身上,但村干部保障水平仍然有待提高。要强化精神支撑,注重倾听农村干部心声,开展“十大头雁书记”评选,为“好书记”撑腰打气。要给予政治激励,拓宽从优秀村主要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、进入事业单位人员以及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有效途径。要加大经济保障,落实村主要干部基本报酬,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等制度,让基层干部安心干事。 (作者:奉化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魏建根)
|